传真:020-333-4567
手机:138 0000 000
邮箱:admin@cruisingclubs.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南宫NG2888号
南宫NG28华夏先民对蛇的尊崇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山海经》中记载: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类始祖女娲、伏羲、轩辕黄帝等均“人首蛇身”形象,具有神圣的力量与不可亵渎的内涵。
而在西方,基督教《圣经》中,正是因为蛇引导亚当夏娃偷食禁果,才有了人类文明,蛇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
古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权杖则象征着智慧与长寿;工商业之神赫尔墨斯手中的双蛇杖则象征着商业繁荣;最出名的女妖美杜莎更是由蛇化身而成。
《世本·帝系篇》:“禹母修巳南宫NG28,吞神珠如薏苡,胸拆生禹。”修巳就是长蛇,她吞了一个像薏仁一样的“神珠”,然后生下了传说中夏朝的君主禹。
而“禹”字从虫从九,即为《楚辞·天问》所谓的“雄虺九首”。虫本意亦是一种毒蛇,不仅如此,蜀地多山,有虫蛇出没,所以“蜀”字的来源也极有可能是一条瞪着大眼睛的蛇。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蛇不仅是一个时间符号,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目前考古出土的最早与蛇有关的文物是,阜新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蛇衔蟾蜍纹筒形陶罐,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而作为玉石为载体蛇的形象并不多见,相对于龙的形象来说少之又少,最早可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石蛇。
而在距今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中,辽宁省凌源市田家沟红山墓地群M9中,曾出土一件蛇形耳饰,出土时位于墓主的右耳下方,在红山玉器中堪称孤例。
商人以玄鸟为图腾,但是龙蛇的崇拜亦不稀见,或许是继承夏文化而来。上图玉蛇,堪称商代早期玉蛇代表,其形象呈盘绕状,不过与新石器时代的蛇已经不见关系南宫NG28。
长约10厘米,青玉质地,温润剔透,局部有黄褐色沁。整体呈弧形弯曲状,头部双眼减地起阳线,中间略微出脊,眼后减地似角状,背部平行的多节三列阳线,表示蛇的鳞片,属于典型的商代晚期风格。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玉蛇才开始逐渐增多,并与龙纹交替出现,二者形象开始分野。
此时有一种“凤鸟衔蛇”的纹饰,常常出现在楚系相关的墓葬中,《山海经·海内西经》载“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或许反映出了楚文化中某种辟邪厌胜的目的。
由一块玉料雕琢成可以活动卷折的4节,共雕刻出7条卷龙、4只凤鸟和4条蛇。本件出自墓主腹部位置,器形与其他玉佩不同,可能用于单独佩带。
玉质钙化严重,钩首弯曲,作龙首回首状。钩身略呈扁平方形,其以一个绞丝纹圆环为中心 ,圆环中部为一椭圆形浅浮雕,上面阴刻细密的斜方格纹。
其外框为透雕的四凤,四角向内出尖喙凤首,又有四蛇身与四凤相连,圆形蛇首穿过中心的圆环与外框相接,作游动状。
凤身蛇身都阴刻有羽状纹,细斜线纹和鳞纹,钩钮位于钩身背面中央,椭圆形,素面无纹饰。
从出土情况来看,汉代的蛇形神灵虽然象征着强大的权威和原始神秘色彩,但与上古时期的蛇图腾、蛇崇拜相比,蛇神的光环只是一种正在逐渐退却的灵光。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中的蛇形神灵,只有下身还是蛇体,可以看出,半人半蛇的神灵渐渐减少了蛇的成分。
这是因为,神话传说在建构与传播过程中往往会随时代的主流审美而发生种种变化,伏羲、女娲一类的神灵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终于人形、充满人性,这也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演进的结果。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玉胜,在上下左右非常规律地雕刻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两侧隔栏上还刻有“长宜子孙延寿万年”的字样,玄武仍然由龟蛇组成。
后来的两晋南北朝玉器中南宫NG28,基本上延续了汉代的特点,蛇不再单独出现,而是作为玄武的组成部分
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知为何,玉器中蛇的形象几乎绝迹,直到辽代陈国公主墓中,蛇作为五毒之一与猴、蝎子、蟾蜍、蜥蜴,共同成为组佩挂件,此种情况一直延续至明清。
唐宋以来,蛇的神性与神秘逐渐朝着世俗化发展,动物灵异观念在唐代进入兴盛阶段。汉代以后,十二生肖的说法基本固定下来,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记载着:“巳,火也,其禽蛇也...”。
唐代以后更是出现了不少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器物,从出土文物来看大多都以十二生肖为题材出现在铜镜、陶俑等上,这些文物中蛇的形象,或描绘,或刻划,或雕塑,大都形态逼真,生动活泼。
此件明代辟邪五毒纹白玉带板,二层透雕虎纹,周围开窗饰花形,蛇与老虎、蝎子、壁虎、蟾蜍,辅饰“五毒”寄托着吉祥辟邪的美好愿望。
除了五毒之外,蛇亦作为十二生肖之组雕之一,与其他生肖一同出现,此时蛇逐渐失去了高古时期的神秘感,而变为民间世俗化信仰的一部分了。
清代,玉蛇在雕刻工艺上体现了精细和生动的特点,展现出良好的动感和生命力。此件青玉十二辰-蛇,以拟人化的形象表现,兽首人身,身着交领长衫,席地而坐,双手拢于袖。
至此,蛇从上古时代的信仰体系中逐渐衰落,当三代以后,当龙出现,蛇逐渐居于龙后,不再以单独形象示人,即从神坛上跌落。逐渐与其他动物融合,成为组合式的民间信仰之一,不再具有独特的神秘性。
而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蛇,尤其在民间文化中仍旧具有独特地位,有的地方仍旧称蛇为仙,可见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